>
联系我们
你的位置:首页 > 综合资讯

来会昌戏剧小镇必看的这项”非遗”!

发布时间:2024.04.08  作者:源 会昌戏剧小镇  

   在会昌戏剧季001的热烈氛围中,小镇举办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主题演讲,其中曾敏先生带来的“客家匾额的前世今生”,无疑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客家文化深邃世界的窗户。

   客家匾额,这一富有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元素,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的目光。今天让我们携手小镇上的会昌博物馆,再度走进“非遗”客家匾额。

   客家匾额,不仅仅是悬挂在门楣上的一块牌子,它更是客家文化的缩影和传承,它承载着家族的荣誉与期望,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与传承。
   会昌悬挂匾额的传统从宋代起兴,延传至今,已然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文化印记。如今,《匾额习俗》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
   在会昌,所悬挂的匾额主要有堂匾、功德匾、寿匾三大类。它们体现着客家⼈追根寻源、睦宗敬祖、崇⽂重教、积极入世的精神。


   客家文化中,挂匾也是一件极其庄严严肃的大事,从制匾到悬挂,每个环节都形成了独特的仪式,“申请、定匾、游匾、祭匾、挂匾、揭匾、宴请”,经过重重环节,才能顺利挂匾,整个挂匾仪式不仅是对家族荣誉的彰显,更是对客家人传统文化和信仰的传承,让族人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。
会昌县也高度重视匾额文化的保护与传承,会昌⾮遗保护中⼼专门成立了赣南客家匾额保护⼯程领导小组,制定了五年计划。在会昌博物馆百匾堂中,收集了近150块的匾额。这些匾额跨越了明代、清代、民国等历史时期,见证了会昌乃至整个赣南地区的沧桑变迁。

   百匾堂中珍藏着一方明代匾额——“庄溪草堂”匾,它也是馆内的二级文物。
   这方匾额的题写者罗洪先,是明嘉靖年间的状元,同时也是江西理学的中坚人物。立匾人胡夷简,为胡庄溪的第三个儿子,也是罗洪先的亲授弟子。胡庄溪是明代会昌赫赫有名的富豪士绅,也专习阳明理学,因此与罗洪先相识。这块匾额便成了他们两人友谊的见证。
   这方匾额见证了会昌地区在明代的繁荣与文化交流,也展示了会昌人民对学问与友谊的珍视,与会昌悠久的理学文化。

   这块匾额由12块精致的木屏拼接而成,其中的每块木屏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福禄寿星、八仙及花草、琴棋书画等浮雕图案,红底镀金,尽显华贵之气。屏中部铭刻着寿序全文,字迹清晰,历经岁月洗礼仍熠熠生辉。
   这块寿序屏是清光绪十六年,为庆祝会昌城赖家巷赖廷之母钟太安八十一岁寿辰而敬献的,由提督江西省学政龙湛霖等40多位社会贤达联名赠送。
   寿序内容主要颂扬了钟太安的慈贤节孝,弘扬了儒家传统文化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也是研究客家文化、儒家思想以及当时社会风貌的宝贵资料,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。

   在会昌戏剧小镇里的会昌博物馆,还存着其他历史悠久的匾额,欢迎你来小镇漫步,走入博物馆,一起来感受与学习“非遗”匾额文化的魅力与传承。